一. 话 题
第十个苹果效应
二.悦 读
这些成语都出自《道德经》
醉 书
三.点 滴
智慧语丝
第十个苹果效应
猎人林中逐鹿迷失了方向,想尽所有办法可是连续八天仍然找不到出路和食物,饥肠辘辘感觉能够一口吃下一头大象,绝望之时发现一棵苹果树,急忙奔过去,力所能及地采集到十个苹果充饥解渴。吃第一个苹果时他非常高兴,心中充满感激之情连声谢天谢地,吃第二个时虽然仍然很激动但程度略有逊色,就这样越吃感激之情也随之不断递减,吃到第十个时已经很不以为然了。为什么这样?他已经把林中迷路忍饥挨饿八天后发现的这棵苹果树视为天经地义,手里捧着第十个苹果感到理所应当,经济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“边际效用递减”,我喜欢说“感恩心递减”,换句简单的话就是“视为理所当然”或“第十个苹果效应”。
第十个苹果和第一个的味道没什么不同,唯一缺失的是猎人在林中发现苹果那一刻时的感恩之情。这个猎人和我们有一比:苹果好比生活给予我们的馈赠,第十个苹果好比我们“忘恩负义”的态度。在不断得到生活馈赠的过程中,我们的贪婪也在不断增长,而得到馈赠之时的快乐则不断递减。第十个苹果同样甜美,而且即使它不能像第一个苹果那样带给我们同样的快感,那也不是它的而是我们的过错,就好比如果你哪一天不开心,不是那一天的不对而是你的感恩之情出了问题。所以,不要把生活馈赠的每一天视为天经地义。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不在于它带给我们什么,而是我們对于它的态度;不是我们遇到什么而是我们对于情况做出的反应,这里再举个例子。
她92岁,矮小、精干、自信,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梳洗打扮,虽然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盲人,却依旧耐心细致地绾起发髻并且一丝不苟涂脂抹粉,总是那么干净利落甚至光彩照人。相濡以沫62年的丈夫不久前去世,今天她搬到我工作的养老院,我微笑着迎上前去对她说:“您的房间已经准备好了。”伴随她挪动拐杖向电梯走去的途中向她描述小小房间的样子、家具的摆放,甚至连窗帘都做了详细介绍。“我好喜欢哦。”她非常开心地回应,好像有人送给她一只非常喜欢的猫咪似的。 “可是琼斯太太,您还没有看到房间呐。”我情不自禁地打断她,可她却说出让我永远难忘的一段话:“这与能否看到没什么关系,快乐是个事先就可以做出的选择,我是否喜欢这个房间与它的大小和家具如何摆放没有关系,而只与我的心态有关。我已经决定喜欢、爱上新的一天,这是我每天早晨醒来就做出的选择。我可以躺在床上历数身体出现的问题,也可以感恩还没有出现的异常。我认为每一天都是生活的馈赠,所以一睁开眼就把注意力放在这一天所带来的美好上,细细品味曾经的幸福和心中那些快乐的回忆,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。”
实际上,如何度过每一天就是如何度过一生,那么你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呢?你现在就有权决定在人生终点处得到什么,那是你想要的么?如果是,那么祝贺你!如果不是,那么要从现在就开始设计和准备,今天就决定自己这一生想要的是什么、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吧!著名演说家厄尔·南丁格尔这样评论道:“态度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东西,每天早晨开始一天之际都可以确定自己的态度,而且事实上不论意识到与否,我们都是这样做的。”这才是关键,对吧?如果一个人想到每天都在选择自己的态度,他肯定会挑选一个最令自己满意的;要是能用多一点的自信和希望面对一天,就能够活得更加开心些,正所谓相由心生吧。
永远不要让“第十个苹果效应”夺走你的感恩之心,快乐生活每一天吧。
来源:思维与智慧·上半月 2020年4期
这些成语都出自《道德经》
1.天长地久
出自(《道德经》第七章原文:
天长,地久。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也,故能长生。
2.受宠若惊
出自《道德经》第十三章原文:
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
3.视而不见。听之不闻
出自《道德经》第十四章原文:
视而不见,名曰夷;听之不闻,名曰希;
4.深不可識
出自《道德经》第十五章原文.
古之善为道者,微妙玄通,深不可识。
5.见素抱朴
出自《道德经》第十九章原文:
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;绝学无忧。
6.自知之明
出自《道德经》第三十三章原文: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7.大器晚成
出自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一章原文:
大方无隅;大器晚成;大音希声;大象无形;道隐无名。
8.以德报怨
出自《道德经》六十三章原文:
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大小多少。报怨以德。
9.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出自《道德经》六十四章原文: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
10.天网恢恢疏而不漏
出自《道德经》七十三章原文:
天之道,不争而善胜,不应而善应,不召而自来,繟然而善谋。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
11.老死不相往来
出自《道德经》百八十章原文:
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
12.上善若水
出自《道德经》第八章原文:
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.
来源:中外文摘 2016年23期
醉书
平素不善酒,也极少有酒的醉态,但此生却独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,常常读书读到了醉,醉书醉得酣畅淋漓,好不痛快。
上学时,每有零用钱、压岁钱,便到书店疯狂采购一番,全当是给自己的礼物,家里堆满了书。工作后,我不嗜烟酒,唯有买书这个习惯一直改不了,以至于买书成瘾,周末,陪家人逛街,走散时,他们会在书店里很容易找到我。
每遇好书,我便会迫不及待,通宵达旦品味其中的文字,合卷时已是满面红光,像喝过酒一样。沉湎于文字中,和饮酒有相通的地方,就是时间长了,会成瘾,而且都会被麻醉,并且从中得到一种享受。
因对书过度痴迷,只要有书读,对其他的事情我便不会放在心里,并且常常走神。小时候,因为过分投入读书,父母交代的事情,我从来都做不好,没少挨父母的责骂。读书进入了一种自我的状态,便会有醉的感觉,一旦醉了,便像醉酒一样,你什么事也记不得了,也做不了,父亲时常批评我说,除了读书,凡事都是心不在焉,成了一个典型的书呆子了。但读书醉书,却让我拥有很多快乐和收获。
闻一多先生读书成瘾,在他结婚的那天,洞房里张灯结彩,热闹非凡。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,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,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,急得大家东寻西找,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,他仍穿着旧袍,手里捧着一本书着了迷。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,一看就要“醉”。读书能够读到“醉”,可以“醉”得忘记了人生的大事,可见书的重要,书已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大的财富。
读大学时,我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。有一次,回到宿舍很晚,读书也读得很累了,便倒头大睡。第二天,同寝室的同学便问我,昨天晚上是不是喝多了,我一脸纳闷,辩解说没有喝酒啊。同学们都很疑惑,没喝酒,你却说酒话:“一樽煮酒,二人对坐,开怀畅饮。煮酒论英雄啊。”我这才想起,昨天读《三国演义》,可能梦中呓语了其中的一些章节,真没想到我竟然“醉”到这种程度,我把实情告诉了室友,他们都大笑不已。
上学苦读时,醉是一种乐趣,以至于让读书不再有“苦”味,更多的充满了一种“醉”的享受。苏东坡有一副对联:“发愤识遍天下字,立志读尽世间书。”那时的我,对于书的渴望近乎痴狂。读书且为书所醉,那种醉的感觉,就是一种痴迷,是一种深入,让你从书中收获了更多知识和思想。每每醉于书间,往往容光焕发,心旷神怡,书中深情美景、哲理情思,会让我们心灵顿开,这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。
好的书,其实就是一杯陈年老酒,经久的醇香,百读不厌。我常常会拥书而眠,沉醉在那泛黄的书页中,那种醉的状态很酣畅。很多时候真不愿意醒来,因为醉后更容易入梦,而且梦都是与书有关的,梦到书里的故事和情节,仿佛和书融在了一起,常常為书中文字而喜,为书中的文字而悲。
醉书实在是读书的一种佳境,读到忘我,文字就有了麻醉作用。书中文字瞬间跃然眼前,生动了起来,亦真亦幻,如梦似梦,妙不可言,这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。醉书不醒,这或许就是读书最高的境界吧。
来源:思维与智慧·上半月 2020年4期
智慧语丝
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,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,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。 ——梭罗《瓦尔登湖》
生活也是真的,但不是那样的真,生活也是美的,但不是那样的美,生活也是善的,但不是那样的善。幻想与现实之间,就是相差了这样微妙而致命的、令人感伤的距离。
——陈丹燕
没有什么会被忘记,也没有什么会失去。宇宙自身是一个广大无边的记忆系统。如果你回头看,你就会发现这世界在不断地开始。 ——珍妮特·温特森
摆出无比亲密的态度,装模作样地与对方套近乎,频繁地联系对方。这都说明他们并不相信自己得到了对方的信赖。若是相互信赖,便不会太依赖亲密的感觉。在外人看来,反而显得有些冷淡,此之谓君子之交淡如水。 ——尼采《人性的,太人性的》
浅水是喧哗的,深水是沉默的。 —— 雪 莱
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太早,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,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,只要你想,随时都可以开始。 —— 《本杰明·巴顿奇事》
坏人没羞耻,干了坏事不受良心谴责;好人就是规矩多,遇事爱思虑,思虑过度就成疾了。 ——贾平凹
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: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,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,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,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,不快乐也不忧愁,既无所求也无所惧,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,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。 ——卢 梭
生命的意义,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。——纪伯伦
来源:思维与智慧·上半月 2020年4期